最近傳媒大發善心,除了報道劈價蝕讓之外,亦報道一些賺錢個案,原來賺得都幾深,在今年初買入,最近賣走,竟然可以賺10幾個%至20幾個%,最奇怪的就是這段期間,傳媒除了引述個別人士預測樓市會大冧之外,同時亦不斷報道劈價蝕讓,令到一般市民樓市正在下跌,甚至嚇到一些膽小的業主連自住單位都賣走,雖然有人話不用擔心,現在樓價與年初差不多,就算做錯決定,當日賣走自住單位,今日要以差不多樓價並非難事,最多是蝕了使費,都唔算做錯決定。
那些人除非唔買樓,如果買樓就會發覺當日賣走的價錢,今日根本買唔返,他們甚至會發覺當日賣走的單位,原來已經被買家摸走,今日要買返類似單位,隨時可能要加價兩成,真係喊都無謂,究竟點解會出現樓價指數保持平穩,但不能以差不多價錢買返昔日賣走的單位。
那些買家唔會知道,當日他們賣樓的時候,其實是要面對兩個人,一是買家,千祈唔好以為他們是一般買家,
他們是資深投資者或者炒家,他們出價是會低於市價,業主唔減價他們絕不會買,總會有一些業主願意減價出售,試問那些業主又如何能夠今日以以賣出價買返昔日賣走的單位,二是物業代理,雖然他們有收賣家佣金,但其實個心是向著新買家,因為如果新買家將物業賣返出嚟,他們可以做多一次生意,收多一次佣金,所以,他們是會迫業主賣樓,而且樓價唔會好,試問那些業主已經被傳媒嚇到心驚膽跳,仲要應付代理,正所謂雙拳對四手,有乜辦法賣到好價,昔日賣走的價錢今日又點可能買到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