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市自22年的高峰期下跌至今,樓價大約已下跌3成,樓價下跌對即將退休的人士,可說是弊多於利,尤其對窮中產而言,退休後倘要出售物業套現,可收回的資金將大幅縮水。
試想原先未跌市前市值7百萬多元的細單位,最多可收回5百萬多,單擁有這筆資産,想安穩退休,
實在困難。對這批窮中產而言,想繼績居住同一單位,唯一方法就是承造逆按揭,將物業變相賣給政府後,每月大概可領取1.2萬元作為日常開支,尤其這筆收款不會增加,故隨着通脹遞增,該筆款項對沒有其他收入的中產而言,真是捉襟見肘。
如退休中選擇將物業單位租出,然後將租金在大灣區租樓生活,大概也可生活愉快,但出租單位後遇到惡租客,那就會因租金未能正常收取而生活緊拙。如選擇將物業出售,套回5至6百萬後,將資金轉成美金,然後將資產承造定期,大概可收取3.3厘回報,每月收入1.4至1.5萬元,有這收入,在大灣區生活也不錯。不過如利率下跌,每月收入便會減少。
窮中產無論以何種方式退休,如沒有其他被動收入,該等中產的生活水平,只會慢慢下跌。因此該等中產為免生活質素下跌,就必須保持有主動收入,這即是說他們必須保持工作,真的退休日期可能是75歲以後的事。相對基層而言,可以申請入住月租千多元的公屋,65歲後又可申請每月4千餘元的老人金,再加上其他津貼,生活可能比窮中產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