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早上去到茶餐廳,有客人話非常失望,新盤熱賣,二手樓亦有不少賺錢摸貨成交,以為中原指數一定會上升,但不升反跌,而且跌1.19%,究竟點解會跌咁多,有專家認為是銀主盤累事,銀主盤一定以低價出售,會直接影響中原指數表現,但睇落又唔似,銀主盤只有300個,理論上唔會影響樓價指數,更何況樓價指數未必會計算銀主盤的成交價。
老闆話,現在的銀主盤很奇怪,銀主並沒有現身,但其實是銀主盤,現在的發展商以及投資者面對樓價下跌煩惱,銀行要求他們降低借貸比率,最好的一個族群是可以自己賣樓,那些並不算是銀主盤,其次是銀行與他們一齊賣,嚴格來說,那些已經是銀主盤,不過,資產仍然大過負債,作為銀主的銀行只是協助,並沒有現身,
除了了解內情的物業代理之外,冇人知道那些是銀主盤,但是由於有銀行幕後參與,樓價亦唔會好,現在不少低價成交就是在這個情況之下產生,做成樓價指數下跌,不過,銀行亦不會要求客戶賣哂所有物業,只是賣多少俾他們交差,客戶唔賣都可以,但最後會產生更壞結果。
有一些客戶以為自己的物業價值以借貸相比,重有很多水位,於是唔理銀行,唔知邊個冠以一個美麗名字,叫躺平,以為銀行吹唔脹,其實,當客戶躺平,銀行已經準備下一步,叫債務違約,到那時候,客戶要主動現身,自己積極解決問題,否則銀行告他們破產,咁就渣都冇,其實很多人唔知道,銀行希望客戶躺平,他們可以更快控告客戶債務違約,沒收他們主要物業,例如自住或者自用單位,迫客戶努力解決問題,唔會好似以往咁樣,客戶唔還錢,沒收他們所按物業,變成銀主盤後在市場出售,銀行家認為浪費時間,所以,銀主盤唔係300個咁少,其實有很多銀主盤的銀主並沒有現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