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G
瀏覽人次:41574    回應:18

炒家的十二字真言

湯文亮

紀惠集團行政總裁

  政府推出打擊炒樓措施目的是消滅物業炒家,現在,市場上「摸」貨接近零,理論上是做對了,但是所消滅的是否是真正的炒家,若果不是,怎樣才可以稱得上是炒家。

  大清藥王在未接手藥行生意前,向師傅請教做生意之道。他對師傅說﹕「藥行醫師、配藥師、雜工,人手眾多,除收費不貴外,更不時要贈醫施藥,如何生存?」,師傅回答﹕「做藥行要有仁人之心,贈醫施藥只不過基本條件,而藥行能夠生存,全靠炒賣藥材所致,從炒賣藥材所賺到的金錢以贈醫施藥的方法回饋給有需要的人,這是藥行的宗旨」。

  師傅帶大清藥王到藥材集散地,出高價購買某幾種藥材,但是不同的供應商只有少量存貨,於是大家從各產地高價收購。當時,大清藥王對師傅這舉動,實在摸不著頭腦,問師傅為甚麼出這樣高的價錢,應該壓價,今次買貴貨。師傅其實早已有後著,所以叫藥王稍後,答案便會出現。

  不久,藥行派駐各地的採購員回報,原來師傅出高價購買的藥材,他們早已大量收購,囤積居奇,當師傅高價收購的消息傳至該地,他們便抬高價錢,將藥材沽清,獲利當然豐厚,足夠藥行未來數年營運資金。藥王服,問師傅如何成為行業中的一個高手,師傅話,要成為高手,一定要做一個心狠手辣的炒家,不能以行醫者心態來做生意,並請謹記炒家字真言「囤積居奇,製造形勢,擢取巨利」。

  根據藥王師傅十二字真言,在香港地產市場,根本沒有人可以有資格稱得上做炒家,現在被稱為炒家,或資深物業投資者的人,未有能力囤積居奇,製造形勢。他們只不過吼準機會,搭上香港物業資產價格上升的列車,亦只不過是該列車上討生活的小人物而已。

  在香港,真正的炒家用的是逆囤積居奇方法,就是將手上物業出售,再製造形勢,發起輿論,威脅政府,希望政府能夠出招將樓市壓下去,以便他們以低價再回購,製造龐大利潤。從結果讓我們知道,他們始終不能成功,不但未能擢取巨利,樓價在辣招下仍然上升令到他們損失龐大,該批炒家其實是失敗的一群,從業主變成租客,替那些不懂得炒樓的人供樓,並非他們始料所及。

  在香港,最有能力囤積居奇,製造形勢,擢取龐大利潤,只有香港政府,亦只有香港政府有能力推高樓價。高地價政策推行多年,左算右計,香港政府才是最大炒家,與大清藥王一樣,由於香港政府從「高地價」政策所得的巨大利益,才有能力推行高福利政策,所以,炒家並不是贏家,那些沒有必要而攞福利的人才是贏家。

 
我要回應
我的稱呼
回應 / 意見
驗証文字
 
回應 / 留言規則
  1. 禁止撰寫粗言穢語、誹謗、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;
  2. 禁止以名稱/暱稱/綽號/同音字等批評或映射任何人士、機構、公司;
  3. 禁止發佈有關招聘、推銷、廣告等內容;
  4. 禁止公開任何個人資料(如電話號碼、電郵地址、即時通訊帳號等)。

敬請留言者自律。本網站保留刪除/堵截任何留言的權利。

會員登入
登入ID 或 網名
密碼
1. 1.6萬 2015-04-29 08:57:22

未有能力囤積居奇?

請問湯生知唔知有人持有1.6萬個物業?

2. 塘邊鶴 2015-04-29 09:05:10
香港唯一炒家要個樓市跌就跌, 但係佢成日驚之後唔夠錢洗...
3. 德哥 2015-04-29 09:43:46
梁特首已在大眾面前講得好清楚,香港政府無"高地價政策",湯生你咁樣講咪又係明目張膽咁打梁特首塊面.
4. 下策攻城,上策攻心 2015-04-29 10:12:58
To:1/F

差唔多香港每個超級英資大行都有過3萬個物業啦,1.5萬係大大低估咗佢哋嘅實力.
一葉知秋,從中亦解釋咗點解咁多大行評論員呢幾年成日話樓市會跌5成.
5. 行外人 2015-04-29 10:16:54
689 不但"心狠手辣", 仲要"面懵心精"的。。。"人"
6. 路人 2015-04-29 10:43:51
博士本文所描述的囤積居奇手法,套在香港數大地產發展商身上,相當貼切,給個『讚』
8. 亮劍 2015-04-29 11:14:30

香港數大地產發展商囤積居奇????????

 

亮劍 2013-08-02 15:54:33

 

長實副主席李澤鉅昨向分析員表示,現時香港樓市已變成傾向買現樓的用家主導;但長實旗下卻缺乏接近落成的樓盤,意味集團下半年售樓收入不容樂觀-----

 

小超人呢幾句嘢,真係句句有骨!

 

本來地產商整啲樓花出來,係俾投資者及投機者去賭一賭眼光,但現在政府出 3D ,強調以用家作主導,咁那些投資、投機者加埋大陸客當然要靠邊站啦!

 

大家要記住,炒家係要喺樓市大升嘅環境,先致可能有銀賺,衰啲講在牛二尾牛三頭呢啲高位,同刀口舔血差不多!

 

跌唔使講,拒哋會大出血!

牛皮都要蝕溢價及使費!

就算升少啲其實你賺賬面、蝕機會成本亦好平常。

 

CY 焗人將啲樓賣俾指定顧客即用家,但叫得做用家。

一係首置,但李生手上嘅樓叫起手都四五球,佢哋點買先??

一或你係指樓換樓嗰班,但因為 DSD 關係,換樓期只得半年咋老友,你叫人如何安排接軌?

 

發展商拒哋現在唔係:

唔想賣;

無樓賣;

無實客----

而係被政府焗到佢哋要賣現樓先得!

 

如有六歲智商嘅人,都知對下兩年,係樓宇供應真空期。

你政府唔幫地產商攞啲樓花出來救火不特止,現在仲走去阻止人哋賣樓潑火水!

你話呢個政府嘅樓房政策,係幾咁攪笑同無知!

9. 路人 2015-04-29 12:30:39
多年來經常聽到發展商說要增加土地儲備,咁同將土地囤積居奇分別不大,佢地只不過唔係將建成的樓囤積居奇!
10. 讀者 To 7/F 2015-04-29 12:40:51

To 7/F

你要清楚耶穌點解講呢個比喻!

路12:13 眾人中有一個人對耶穌說、夫子、請你吩咐我的兄長和我分開家業。

現實來講即係話阿澤楷同阿誠哥講, 要分身家!

咁你要諗嘅係, 阿澤楷有冇能力駕御身家, 即財富管理能力. 如果有, 分咗又唔係壞事, 可能分得1億而阿澤楷拿住1億賺10億. 如果無, 咁可能敗哂阿誠哥身家!

而阿耶穌講呢個比喻叫想分身家嗰個人唔好貪心(雖然我覺得個比喻似係賣危疾意外保險多啲), 咁我估阿耶穌知道嗰個人財富管理能力麻麻, 叫佢唔好諗...

所以阿教徒, 信教唔係唔好, 但信到思想混亂, 曲解聖經就唔好喇!

11. Peter Paker 2015-04-29 14:27:37
To 亮劍

有一點關於新樓要留意,尤其有興趣買新樓投資的人

2013年新落成,向差估署申報「會入住」的單位有5274伙

業主自住有3125伙,59.3%

收租有2149伙,40.7%

Historical comparative data 未整

若分A一E類看,笑Q死

A,業主自住比率31.1%,出租68.9%

B,自住57.8%

C,自住72.7%

D,自住71.2%

E,自住67.3%

A一E overall 自位59.3%

DSD 真係影響左D收租購買力入哂去A類

不過要做埋 trend analysis 比較才可進一步肯定

大部分買實呎<430呎新樓的買家,7成係收租佬
12. 引刀一快 2015-04-29 14:34:10
乜嘢假設都係建基喺大圍睇上嘅情况啫,個個信樓市唔跌,八萬五都唔夠架!
13. 藥行能夠生存,全靠炒賣藥材所致 2015-04-29 14:41:04
所以話,有閑錢買醫藥健康基金,營利永遠跑贏整體大市!
14. 亮劍 2015-04-29 15:13:13
如果我將準買家分為:

甲 投機者

乙 大陸客

丙 收租佬 

丁 換楼客 

戊 自住客……而呢度又细分做 1 有即時需要者;2 在短期內有需要者;3 無短期但有長遠需要者。


而呢啲準買家,我又细分佢哋做:

1 對價格唔係好敏感的人士

2 比市價貴少於一成亦可接受

3 現價

4 比現價要有折讓


楼宇就分為:

A 2 手楼

B 一手現楼

C 短期楼花

D 長期楼花 


喺 2010 年前:

投機者甲要有水位才出動,所以他會揀  A4、C4及D4。

大陸客乙就會楝一手楼,仲不大注意價價㖭。

收租佬丙的選擇係各種楼宇中,價格相對合理或偏低嘅。

換楼客丁因為貴買贵賣,但如果想換入果間贵过头,他們有的是時間,會等待的。

最後自住戊,如果急的話會選擇 A 同 B 嘅 3、4;唔係咁急嘅就揀 C 嘅 3、4;可買可不買嘅就揀 D 嘅 2~4。 在此你走你的陽關道; 我走我的獨木橋,地產發展商可將個盤搓圓撳扁,賣畀甲乙丙丁戊。


但在 2010 年尾開始到上年,因為政府出 3 D,所以甲同乙已經大部分退出楼市;而丙因為大码楼首期多、税好重,所以轉戰细码市場;丁就見風頭火勢,緊睇定先啦; 阿戊因為無乜買过楼,因此懷著忐忑的心上陣。 


政府攪了咁多大龍鳳,無可否認已阻撓倒不少有心買楼的人,但與此同時,無論一弍手供應亦隨之減少,你呢個僧多粥少的情況並無改善到。


咁還有決心去買楼嘅人,因為係最有急切需要的客仔,他們對價格的堅持亦會係最鬆的,去追價的成数唔细。

在陸續有人以真金白銀,用創新高價去承接僅餘的放盤下,呢個價就成為「市價」,準買家想執平貨的信心便瓦解!


直到政府於上一年微調換楼客的無理限制,加上發展商以市價甚至輕微低於2手價出貨,基於準買家的市價標準,已經被一小撮對價格唔敏感的人抬高咗,咁地產商以「市價清貨」,那誰人是聰明笨伯?

15. 八十後 2015-04-29 17:44:26
Looking forward to read your new article , Peter Parker 兄
16. 奇妙 2015-04-30 01:38:35
博士這篇文章,既不唱淡也不唱好。實事求事道出屯積居奇者,未嘗不可謀天下富,以濟天下貧。此亦從前本地政府行之有效(未能宣之於口)政策,民生既可改善,又可藏富於民。然新政改轅,力促物賤(扭轉樓價只會升不會跌的神話)以充貪者(力有不逮而妄求之)之慾壑,加上未通國情而又謹慎守財的大掌櫃,故令富貧一眾雖收入日豐,而尚未能樂活此中。憾事。水漲船高,自然不過;除非坐船人為了刻舟留名,鑿穿船底罷。望各方智者明察。
17. Pp 2015-04-30 01:41:44
我認識的數位八十後,已由從前的年青人變成中坑,結婚生仔,從前日日夜夜講樓價貴上唔到車買不起樓,日夜嘈放就像5-6年前那對醫生律師夫婦一様恕天尤人,近幾分別上車樓價已經升了3-8成,每次講起買樓投資或換大屋都不知幾開心,以近年每年樓價有一成升幅,樓今日覺得貴、三、五年之後就覺得抵買,這就是只會買貴(覺得),不會買錯的道理。今天的九十後又再重覆話樓價貴的恕言,還是努力工作儲銭,不要年年去幾次旅行、衣著名牌、抽煙,大吃大喝又月月冇錢淨又欠大咭數還min pay。忍得住申苦幾年上了車安居樂業,以後就一生順景。
18. 奇妙 2015-04-30 02:19:28
17樓所言甚是.資本是要累積的。每月收入有限。可以選擇即時消費;如旅行或高消費娛樂。亦可累積收入以作日後消費。如揀了即時消費,日後可作消費或置業的資本定會減少。如果說現在的收入不可能累積到可以置業斥資本,那如果妳真的要置業的話,你就要考慮工作多些,或轉職。如考慮較高薪的建造業。每日坐在辦工室一面上網雲遊,一面埋怨未能置業,唔係辦法。再想想以一己學識在其他國度可否達成願望,或在此地生活已比其他地方好,就只好實事求事,繼續累積財富,以期時機來到(一眾炒跌的炒家所說的黑天鵝),好好把握了。知足常樂。
19. 引刀一快 2015-04-30 05:26:08
大部分買實呎<430呎新樓的買家,7成係收租佬"

呢個就係契機。

當樓市柺點出現,就算慢跌,一年跌五個點,每年租金收入已經低于資産減值,若然係按揭物業仲要交幾百萬債款嘅利息,到時真係抵租,往後仲有可能出現懸崖急墜嘅情况。